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2.此后,一些修道士灵人出现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在世时曾为旅行的修道士或传教士的灵人。我们还看见来自这个星球的一群灵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邪恶的;这些修道士灵人便引诱这群灵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以此迷惑他们。这些灵人出现在该星球的东部地区,将那里的善者赶走;于是,善者便到了该星球的北边,如我前面所说的。这群灵人,连同他们的迷惑者联为一体,直到人数达到数千人,然后被分离出去,他们当中的恶者被投入地狱。我可以与其中一个修道士灵人交谈,于是便问他在那里做什么。他说,他在教导他们关于主的事。我问还有别的吗?他说,关于天堂与地狱的事。我问还有什么,他说,关于赦罪的权柄,以及打开和关闭天堂的事。于是,他接受测验,以查看他所知关于主、信之真理、赦罪、人的救赎,以及天堂与地狱的事。结果发现,他几乎什么也不知道,对每一个主题都持有模糊和虚假的观念;只有获得利益和实施控制的欲望。他在世时就获得这种欲望,并将其从世上带来。所以,他被告知,他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到这个星球旅行,在教导人时如此欠缺,以致他必然剥夺该星球灵人的天堂之光,将地狱的黑暗带进来,从而将他们置于地狱,而非主的统治之下。此外,他在迷惑人方面诡计多端,但在天堂的事上却是个傻瓜。他因是这样一个人,故被投入地狱。这个星球的灵人由此从这些攻击者那里得以释放。
10290.“耶和华对摩西说”表通过圣言从主而来的又一次的光照或启示和觉察。这从“说”的含义和“摩西”的代表清楚可知:“说”当论及耶和华时,表示光照或启示和觉察,它表示光照或启示(可参看7019, 10215, 10234节),它表示觉察(可参看1791, 1815, 1819, 1822, 1898, 1919, 2080, 2862, 3509, 5877节);“摩西”是指圣言(6752, 7014, 7089节)。在圣言中,“耶和华”是指主(可参看9373节提到的地方)。由此明显可知,“耶和华对摩西说”表示通过圣言从主而来的光照或启示和觉察。
之所以表示这些事物,是因为主只通过圣言,而非其它方式与教会成员说话;因为祂在如此行时,就会发光使得此人能看见真理,还赋予他觉察力去觉察事情就是如此。然而,祂实现这一点的程度取决于此人对真理的渴望的性质;而对真理的这种渴望则取决于他对真理的爱。那些为了真理的缘故而热爱真理的人拥有光照或启示,那些为了良善的缘故而热爱真理的人则拥有觉察。至于何为觉察,可参看前文(483, 495, 521, 536, 597, 607, 784, 1121, 1387, 1919, 2144, 2145, 2171, 2515, 2831, 5228, 5920, 7680, 7977, 8780节)。
但主通过一种活生生的声音,就是口中的话对摩西和众先知说话,好叫圣言能得以传播,其性质是这样:每一个细节都含有一个内义。这也是经上说这句话,即“耶和华对摩西说”的原因。洞察内义的天使不知道“摩西”是什么,因为人名并不进入天堂(10282节)。相反,他们觉察到的是圣言,而不是摩西;而动词“说”在他们那里转化为某种与内义一致的东西,因而在此转化为“被光照”和“觉察”。此外,在天使的观念或思维方式中,“说”和“晓谕”(saying and speaking)当论及通过圣言说话的主时,并没有别的理解。
8321.“等候你的百姓过去”表因此无需冒着侵扰的危险,凡能接受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的人都会得救。这从“过去”的含义清楚可知,“过去”是指无需冒着侵扰的危险就会得救;因为当那些沉浸于邪恶所生的虚假,并进行侵扰的人被投入地狱离开时,再没有人通过注入虚假和邪恶来进行阻挠,并由此阻止接受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这些就是此处“过去”所表示的事;因为只要恶人没有被投入地狱,几乎没有人能“过去”,也就是得救。那时,恶人在那些正进入来世的人当中不断激起邪恶和虚假,由此使他们远离良善和真理。因此,为叫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能从这些邪恶的侵扰者当中得到释放,主降临世间;在世时,祂通过不断让自己遭受祂在其中不断得胜的试探而征服所有这样的灵人,后来通过祂的出现把他们投入地狱。在地狱,他们因痴迷于自己的邪恶和虚假而永远受到束缚。
此处“百姓”表示那些能接受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的人;因为“百姓或人民”一般表示那些处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人(1259, 1260, 3295, 3581, 4619节);在此表示以色列人,也就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或也可说,那些处于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的人(7957, 8234节)。之所以说“能接受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是因为除了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拥有这种能力;这种生活赋予他们这种能力。那些以为无仁之信能赋予这种品质的人大错特错了!因为无仁之信是刚硬、抗拒的,弃绝从主所流入的一切;而仁和信一起是顺从、柔软的,接受从主所流入的东西。正因如此,赋予这种能力的是仁,而非无仁之信。仁因赋予这种能力,故也是那带来救恩的;因为那些得救的人不是靠始于他们自己的仁,而是靠来自主的仁,因而靠接受仁的能力而得救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